驼铃古道活力再现——北京石景山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探索更新跃迁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20
 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最近两年,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火了,升级跃迁的微更新不仅使这条驼铃古道重获新生,更探索出文化街区业态升级的独特模式。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石景山区中部,全长1500米的模式口大街横贯其间。这里是古时商旅往来通衢之地,是北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法海寺、承恩寺,有37处传统院落留下的砖

  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最近两年,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火了,升级跃迁的微更新不仅使这条驼铃古道重获新生,更探索出文化街区业态升级的独特模式。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石景山区中部,全长1500米的模式口大街横贯其间。这里是古时商旅往来通衢之地,是北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法海寺、承恩寺,有37处传统院落留下的砖瓦榫卯历史记忆,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其成为不少人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时代变迁,模式口一度因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而污水横流、垃圾成山、交通堵塞、违建丛生。探寻符合模式口历史、现状及未来要求的更新之路,“保护+活化利用”街区文物,在保护传承中赋予老街现代发展活力,成为其所在的金顶街街道的一项重点工作。

  苍松古柏掩映的法海寺有“京西小敦煌”之称。为保护寺内的明代壁画,预约参观的游客只能打着手电,在大雄宝殿中听20分钟的讲解。2023年1月,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建设的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门迎客,数字化的展示、解读,让“沉睡”近600年的壁画动起来、活起来。古寺的厚重与新馆的灵动,将艺术瑰宝的精妙全方位呈现在游客面前。

  “艺术馆使用了多种前沿科技,结合3D像素级壁画人物建模与2D模型,对文物进行详细展示及解读,采用了国内外近百件文物资料,对壁画进行横纵向对比、解析,全部数字化展陈时长近4个小时,精心打造视听盛宴,让观众可以深度游赏法海寺壁画这一艺术瑰宝。”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市场总监庄瑞颜说。

  在利用好文物资源的同时,模式口在建筑提升中不搞大拆大建,整体减量发展,坚持规划设计先行。“街区内占建筑总量七成以上的保护性修缮建筑决定了整个街区的风貌基调。”金顶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兵告诉记者,通过“一院一方案”进行保护性修缮及恢复性修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生态与人居和谐共存。

  在街区外立面修缮改造方面,整体采用统一的灰砖元素,保留京西传统民居特点。通过修缮美化街区U形空间,重修“卧牛腿挡墙”结构,既加强了安全稳固性,又退让出步行空间,开阔了街区视野。

  其中,2号院的“京西书局”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便民设施,被打造为百姓生活驿站小微公共空间。“古井生辉”曾是驼队休憩、饮水之地,与其他小微展览空间形成特色小微文化展览群,为原住居民提供生活休憩、邻里交流、文化引领的公共空间。

  漫步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34号院是名为“乘之堂”的茶空间,建筑玻璃幕墙与茶色金属板饰面展现了中国建筑飞阁流丹灵动之势,双层青瓦坡屋顶呼应着不远处翠微山脉绵延不绝之形。

  “原有危旧房屋更新改造后,成为传统国风茶艺文化展示体验空间,打造为‘寻茶之本真、承国学之悠远、汇天下之益友、彰中华之博大’的舞台。”负责街区总体运营的泰福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模式口项目运维管理中心总经理宋震告诉记者,通过业态升级,他们正努力将街区打造成“来一天、吃三顿、住一宿”的旅游目的地。

  北京传统四合院,无论规模大小,整体均呈现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而模式口街区院落,面宽窄、进深长,整体空间因山就势,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因长期改扩建,街区的院落空间、临街建筑逐渐失去鲜明的地域特征。

  近年来,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街区保护性修缮改造工作,区属国企石泰集团作为实施主体,进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持续推进房屋搬迁腾退、沿街民房趸租及出租利用、拆违治乱和外立面修缮等多项基础工作。“作为区里重点推进的项目,模式口更新一直积极稳妥推进,累计投资达24亿元。”石泰集团模式口项目部经理李旭明说。

  通过与居民签订趸租协议,传统院落经调整升级后引入高端业态,让街区居民切实受益。泰福恒公司模式口项目更新事业部总经理郑福海告诉记者,他们致力于引入多元业态,建立街区商业可持续发展韧性机制。招商时,有一定规模的精品文化院落是“月亮”,带动区域商业活力;临街小型店铺是“星星”,丰富街区的烟火气,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目前,街区已引入书店、咖啡、酒吧、餐饮、老字号、非遗传承、特色小吃、精品民宿、文化体验等商户百余家,形成古韵新生沿街网红商业模式。例如,恢复性修建后,223号院残破危旧的院落内部被打造成新中式意境,引入特色连锁餐饮品牌“徽镇小厨”,成为特色游园餐厅。今后,将根据街区需求及商业表现,不断优化调整,形成竞争、互补、活跃的良好运营态势。

  模式口的古韵新生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截至今年10月底,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总客流量达443万人次,其中春节、“五一”、中秋国庆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约42万人次。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期许,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崭新未来。马兵说,在模式口更新改造中,街区坚持减量发展,有序推进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平房院落自主更新、申请式退租、换租和传统平房区基础设施改造等历史保护类项目,守住模式口大街传统风貌,恢复传统建筑基本格局。

  为了让老居民享受到现代的便利,金顶街街道统筹推进模式口地区重点领域综合整治、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等行动,完成模式口村小型消防站、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老街坊议事厅的作用,从建筑风格到产业定位,从文物保护到环境整治,广大居民提出有效意见建议上百条。

  同时,建立生活驿站等集约型城市服务设施,有序管理社区公共设施及非机动车停放、分类垃圾箱整合等地区功能需求,补齐现代都市功能、增设社区交往空间,并营造服务全龄层的丰富有趣的弹性复合休憩场所。打造运营维护管理中心,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确保高质量的服务效果。

  此外,利用该地区独有的浅山区地势环境,通过“引绿下山”“景穿街巷”“线碗共生”的景观设计手法,将良好的生态基地从浅山区一直引到大众身边,营造“居于城市,囿于山林”的优美环境。

  目前,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改造完成院落约1.2万平方米,计划年内再完成8个院落的更新改造。未来,该街区将不断探索、实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活化、利用,让“古今辉映、赋能共生”成就老街新景的诗意栖居,让“深耕幸福、更新跃迁”成为近在咫尺的理想家园,让“织补空间、遇见美好”成为随心而至的舒适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