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品要注意投入玻璃陶瓷专用桶,由不同收运车辆分类运输到不同的末端处理场所,进行精细化处理。
制作薄饼产生的食材剩料、吃剩的清明粿、春卷及其他糕点残渣,易腐烂发酵,需扔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
清明时节,在秉持文明祭扫理念的同时,还应注重环保,坚持垃圾分类,让清明更“清明”。那么,祭扫踏青时,会产生哪些垃圾,又该如何分类?厦门日报请来垃圾分类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作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新时尚”与“好习惯”,厦门处处可见“垃圾分类”行动的身影。
在传统祭扫中,金纸灰、香灰、香根(香炉中残留的香和细木棍)等应如何分类?市垃圾分类中心垃圾分类科相关负责人王虹艳告诉记者,由于不含有害物质,且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因此它们属于其他垃圾。需要注意的是,香灰、香根这类可能带有火星的垃圾,要确保完全熄灭再扔进垃圾桶。
此外,王虹艳还提醒,一些物品在丢弃时,需要拆分处理。如鲜花花束属于厨余垃圾,花束的塑料包装则是可回收物;蜡烛属于其他垃圾,玻璃、金属或塑料材质的蜡烛容器,则属于可回收物,其中玻璃制品要注意投入玻璃陶瓷专用桶,由不同收运车辆分类运输到不同的末端处理场所,进行精细化处理。
清明祭扫先辈,寄托哀思怀念,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提倡文明新风。对此,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倡,以文明祭祀为引领,减少焚烧纸制品,改以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节俭操办,不铺张浪费和攀比,注重在精神、心灵上寄托哀思;若要采购祭祀用品,尽量选择简易包装,避免购买过度包装的物品,出行时使用可反复利用的购物袋,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将祭扫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及时清理并带走,再规范分类后投放到指定收集点。
在厦门,有着“清明吃薄饼”的习俗,清明祭扫后,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此外,放风筝、拔河等踏青郊游活动同样丰富。在聚会、游玩时,产生的食物残渣、废弃包装及纸巾等垃圾,也要做好分类和处理。
“垃圾分类并不复杂,可以根据材质来区分——比如,‘玻金塑纸衣’一般都是可回收物。”王虹艳传授了一句“口诀”。她介绍,如玻璃啤酒瓶、调料瓶,金属烤架,塑料餐盒、水果盒、纸质蛋糕盒,废旧衣物织物等,不管是不是复合产品,都属于可回收物。她告诉记者,还有一些易混淆的物品需要格外注意,餐巾纸不是“纸”,属于其他垃圾;塑料一次性手套虽然薄,但仍属于可回收物;烧烤竹签、木签和木质花篮等竹木制品,都属于其他垃圾。
王虹艳还介绍,制作薄饼产生的食材剩料、吃剩的清明粿、春卷及其他糕点残渣,由于容易腐烂发酵,需要扔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饮料瓶、奶茶杯、塑料餐盒等塑料制品,可投入蓝色的可回收物桶,由收运车辆送进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进行资源再生处理;纸巾、胶带等物品,投入黄色的其他垃圾桶后,被转运至其他垃圾末端处理厂,通过焚烧发电发挥余热。
4月1日起,全市正在开展为期2个月的生活垃圾“混装混运”专项整治行动,一辆收运车辆沿一条路线只能收运一类垃圾,“桶、车”种类应当准确对应。专项整治期间,如有发现“混装混运”“先分后混”等违法行为,欢迎市民拨打市级投诉举报电话反映相关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