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从2018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已是第六个年头。呼和浩特市始终多管齐下,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青城模式”。
3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星河丽景小区,这里是赛罕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于2022年5月完成了撤桶并点工作。每个单元门口的垃圾桶被撤走,在小区内统一设置垃圾分类厢房。
在这里,垃圾分类成为小区最大主题。小区设立了垃圾分类厢房布点图和路线图,为不同楼号的居民引导前往垃圾厢房和大件垃圾投放处的路线,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相关主题的路牌、雕塑,撤走了楼门口的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四分类垃圾桶形状的雕塑牌,不同颜色“垃圾桶”对应的牌子上,垃圾分类口诀十分醒目,“厨余垃圾占比高、资源利用环境美”“其他垃圾量最大、焚烧发电资源化”朗朗上口。
垃圾分类厢房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负责了整个小区的垃圾回收工作,厢房规定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段,垃圾分类督导员可以现场对居民投递的垃圾进行分类督导,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则可以回收旧衣服、饮料瓶、纸箱,简单的手机操作就可以实现“废品换零钱”,杜绝了个别居民在楼道里囤积废品的陋习。
即便如此,记者依然在垃圾分类厢房上看到不和谐的一幕,厨余垃圾投放口塞着一个空的快递包装袋,很显然,个别居民垃圾混投的现象依然存在。
4月1日,记者来到保全庄农贸市场,走进市场大厅,看到每个摊位下摆放着两个分类垃圾桶,用于对市场尾菜等厨余垃圾的收集。在保全庄农贸市场南门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内,一套5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菜叶、果皮在此经过高温发酵,将成为有机肥或者饲料。
“农贸市场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垃圾生产大户。针对保全庄农贸市场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根据每个摊位所产生的垃圾种类,设置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垃圾桶,要求商户自行分拣,保全庄农贸市场一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在15吨左右。”赛罕区垃圾分类指导中心负责人田云刚告诉记者,市场售卖经过处理的“净菜”,市民买回家后,可食用部分多,产生的厨余垃圾就会相对减少,厨余垃圾的收集工作集中在市场源头,更便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利用化。
记者了解到,即使措施和设备细致入微,目前保全庄农贸市场的厨余垃圾仍存在部分混投混运现象。“一方面是商贩和消费者没有分类投放垃圾,一方面是市场负责垃圾清运的车辆,没有使用密闭存放厨余垃圾的清运车,而是依然采取传统开放式运送方式,存在垃圾混装混运。”田云刚表示,下一步,赛罕区将继续加强对农贸市场商户的培训、引导,规范市场内垃圾分类,同时也会根据《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违规或者不按规定投放、运输各类垃圾的商户、市场经营者进行处罚。
除了小区和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在地铁口、商场、街头的分类垃圾桶内,垃圾混投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呼和浩特市从2018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日产生活垃圾量从曾经的2200吨左右到如今的2100多吨,每天源头减量的垃圾在20吨到30吨之间,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垃圾分类“投、收、运、处”体系基本建成。
“对于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即可。因为厨余垃圾湿度比较大,影响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也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垃圾分类办负责人于凤鹏告诉记者,焚烧发电实现了其他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目前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日处理量是1750吨,让呼和浩特市的生活垃圾达到了100%的焚烧利用,实现了垃圾零填埋,不会出现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垃圾围城”的困窘现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呼和浩特市每日处理260~270吨来自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而来自居民的厨余垃圾收集量并不大,一方面是居民源头上未实现垃圾分类,一方面是小区没有实现分类运输,还有居民在分类垃圾桶内混投混放,导致其他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果前功尽弃。
“我们给各个社区、小区配备了厨余垃圾专用车,让小区的厨余垃圾运到各区的厨余垃圾的集中收集点,随后由区环卫部门用大的厨余垃圾车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最终送往蒙牛生物智能有限公司进行沼气发电。”于凤鹏表示,针对居民厨余垃圾,垃圾分类办有一套完整的设想和构思,但由于居民意识和基层落实的问题,执行上尚有遗憾。
“今年我们引进了第三方测评公司,全年对全市的小区按照一定的设置标准来进行测评,评估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同时推动执法进社区,加大对小区居民的教育引导,加大对小区垃圾收运的查处力度,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居民的认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于凤鹏希望通过《北方新报》呼吁,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佳出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希望更多市民以身作则,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切勿混投混放生活垃圾。
3月31日,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正式出台“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青城模式”。
其中,有关部门将严格执行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管理办法,落实奖惩机制,以生活小区示范点建设为牵引,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直至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在开展“一镇两村”试点工作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分类垃圾桶等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投放使用。旗县政府所在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并同步各建设五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
在统筹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运输网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路线方面,有关部门将坚持“大分流、小分类”的基本路径,加强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管理,采取预约上门方式做好大件垃圾收运服务。同时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商圈、大型社区、大中小学校园、快递末端网点等区域,投放标识明显的快递包装等回收设施。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研发、推广普及垃圾分类智能程序和网络公众号,建立完善信息化平台。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
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从2018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已是第六个年头。呼和浩特市始终多管齐下,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青城模式”。
3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星河丽景小区,这里是赛罕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于2022年5月完成了撤桶并点工作。每个单元门口的垃圾桶被撤走,在小区内统一设置垃圾分类厢房。
在这里,垃圾分类成为小区最大主题。小区设立了垃圾分类厢房布点图和路线图,为不同楼号的居民引导前往垃圾厢房和大件垃圾投放处的路线,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相关主题的路牌、雕塑,撤走了楼门口的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四分类垃圾桶形状的雕塑牌,不同颜色“垃圾桶”对应的牌子上,垃圾分类口诀十分醒目,“厨余垃圾占比高、资源利用环境美”“其他垃圾量最大、焚烧发电资源化”朗朗上口。
垃圾分类厢房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负责了整个小区的垃圾回收工作,厢房规定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段,垃圾分类督导员可以现场对居民投递的垃圾进行分类督导,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则可以回收旧衣服、饮料瓶、纸箱,简单的手机操作就可以实现“废品换零钱”,杜绝了个别居民在楼道里囤积废品的陋习。
即便如此,记者依然在垃圾分类厢房上看到不和谐的一幕,厨余垃圾投放口塞着一个空的快递包装袋,很显然,个别居民垃圾混投的现象依然存在。
4月1日,记者来到保全庄农贸市场,走进市场大厅,看到每个摊位下摆放着两个分类垃圾桶,用于对市场尾菜等厨余垃圾的收集。在保全庄农贸市场南门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内,一套5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菜叶、果皮在此经过高温发酵,将成为有机肥或者饲料。
“农贸市场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垃圾生产大户。针对保全庄农贸市场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根据每个摊位所产生的垃圾种类,设置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垃圾桶,要求商户自行分拣,保全庄农贸市场一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在15吨左右。”赛罕区垃圾分类指导中心负责人田云刚告诉记者,市场售卖经过处理的“净菜”,市民买回家后,可食用部分多,产生的厨余垃圾就会相对减少,厨余垃圾的收集工作集中在市场源头,更便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利用化。
记者了解到,即使措施和设备细致入微,目前保全庄农贸市场的厨余垃圾仍存在部分混投混运现象。“一方面是商贩和消费者没有分类投放垃圾,一方面是市场负责垃圾清运的车辆,没有使用密闭存放厨余垃圾的清运车,而是依然采取传统开放式运送方式,存在垃圾混装混运。”田云刚表示,下一步,赛罕区将继续加强对农贸市场商户的培训、引导,规范市场内垃圾分类,同时也会根据《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违规或者不按规定投放、运输各类垃圾的商户、市场经营者进行处罚。
除了小区和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在地铁口、商场、街头的分类垃圾桶内,垃圾混投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呼和浩特市从2018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日产生活垃圾量从曾经的2200吨左右到如今的2100多吨,每天源头减量的垃圾在20吨到30吨之间,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垃圾分类“投、收、运、处”体系基本建成。
“对于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即可。因为厨余垃圾湿度比较大,影响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也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垃圾分类办负责人于凤鹏告诉记者,焚烧发电实现了其他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目前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日处理量是1750吨,让呼和浩特市的生活垃圾达到了100%的焚烧利用,实现了垃圾零填埋,不会出现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垃圾围城”的困窘现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呼和浩特市每日处理260~270吨来自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而来自居民的厨余垃圾收集量并不大,一方面是居民源头上未实现垃圾分类,一方面是小区没有实现分类运输,还有居民在分类垃圾桶内混投混放,导致其他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果前功尽弃。
“我们给各个社区、小区配备了厨余垃圾专用车,让小区的厨余垃圾运到各区的厨余垃圾的集中收集点,随后由区环卫部门用大的厨余垃圾车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最终送往蒙牛生物智能有限公司进行沼气发电。”于凤鹏表示,针对居民厨余垃圾,垃圾分类办有一套完整的设想和构思,但由于居民意识和基层落实的问题,执行上尚有遗憾。
“今年我们引进了第三方测评公司,全年对全市的小区按照一定的设置标准来进行测评,评估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同时推动执法进社区,加大对小区居民的教育引导,加大对小区垃圾收运的查处力度,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居民的认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于凤鹏希望通过《北方新报》呼吁,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佳出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希望更多市民以身作则,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切勿混投混放生活垃圾。
3月31日,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正式出台“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青城模式”。
其中,有关部门将严格执行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管理办法,落实奖惩机制,以生活小区示范点建设为牵引,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直至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在开展“一镇两村”试点工作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分类垃圾桶等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投放使用。旗县政府所在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并同步各建设五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
在统筹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运输网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路线方面,有关部门将坚持“大分流、小分类”的基本路径,加强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管理,采取预约上门方式做好大件垃圾收运服务。同时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商圈、大型社区、大中小学校园、快递末端网点等区域,投放标识明显的快递包装等回收设施。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研发、推广普及垃圾分类智能程序和网络公众号,建立完善信息化平台。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