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城管环卫人员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收运墨盒电池等有害垃圾见习记者范佳昕 摄
目前,武汉市已制定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并纳入市、区文明单位创建主要测评内容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武汉市5305家公共机构(含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中的2883家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54.34%。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垃圾分类的表率至关重要,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了解他们是怎么进行垃圾分类的。
23日9时30分,江岸区城管执法局的一辆有害垃圾运输车缓缓驶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地下车库,这里有一处有害垃圾的集中暂存点。环卫刘师傅熟练按下垃圾车的控制按钮,车厢挡板放下后,里面有几个红色垃圾桶,他从车上挪下一个空桶。
与此同时,等候在一旁的物业保洁人员掏出钥匙,将存放点的一个红色垃圾桶的锁盖打开。记者看到,这里面的有害垃圾基本是墨盒和电池。刘师傅将这桶垃圾移到垃圾车旁,转运至车上。“因为墨盒属有害垃圾,为了不被人误拿,我们把垃圾桶上锁,只有保洁人员才能打开。”物业负责人介绍。
随后,环卫刘师傅先在物业保洁人员准备的一本台账上签了字,台账上清楚写明了清运的时间、垃圾种类等。然后物业保洁人员也在刘师傅的记录本上签了字,双方完成签字对接后,刘师傅关闭车厢,驶往下一个单位,整个清运过程不到10分钟。
该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办公楼每层都设有分类垃圾桶,保洁人员定时清运。记者在一楼的楼梯间看到,这里摆了3个垃圾桶,分别是一蓝一灰两个大垃圾桶,以及一个小型的红色垃圾桶。蓝桶打开,里面装的全是可回收的旧报纸杂志;灰桶里面全是用过的纸巾和废弃塑料包装袋之类,属于其他垃圾;红桶里面有一个杀虫剂空瓶,属于有害垃圾。有害垃圾由于量比较小,所以用的是一个小桶,会定时往暂存点转移。像食堂的餐厨垃圾,也是由城管专门来清运。
此处墙上都贴了垃圾分类提示牌,一目了然。记者还注意到,放垃圾桶的墙壁转角两侧各安装了一块玻璃,物业人员解释,这是为了方便清洁,以免大家倾倒垃圾时不小心将墙面弄脏。
“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展一年多了,机关内的覆盖率可以说达到了100%。”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8年5月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措施,最初通过机关内网、楼内大屏、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后来各党支部也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了支部学习内容。此外,机关内还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从2017年底实行垃圾分类,如今一走进机关,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省自然资源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彭文盛介绍,前期,为了让干部职工对垃圾分类工作“入脑入心”,采取的是集中密集的“爆炸式”宣传方式,各种垃圾分类宣传展板摆放到干部职工平时经过较多的地方,如大厅电梯口、通往食堂的走廊。把各层楼的垃圾容器进行科学设置,并贴上温馨提示。
彭文盛说,为了避免“一阵风”现象,垃圾分类实施一段时间后,对于投放不准确、不到位,以及分类标准降低的行为,重新再进行有新意的宣传。
在垃圾分类细节方面,他们特别注意,比如设置分类提醒标签时,按照人的正常视线高度为标准范围,不需要弯腰或是下蹲就能看清。对容易混装的垃圾箱设置盖子等“障碍”,可回收物垃圾桶有盖子,其他垃圾桶不设盖子,为的就是人为设置“障碍”,不要随意将其他垃圾放入可回收垃圾箱。食堂餐桌设置牙签、纸巾的迷你垃圾桶,确保不混丢入厨余垃圾内。
在设置垃圾桶时,从便利、干净出发,不铺张浪费。将原来每个办公室配备的垃圾篓贴上“其他垃圾”标签,一个简易的分类容器就形成了。与此同时,专门购置收纳盒贴上“可回收物”标签,放置非涉密的作废打印文稿及旧报刊杂志等,物业人员定期到各办公室收取,集中储存后收运。对废旧电池、硒鼓墨盒等有害垃圾,则实行“交旧领新”,较好地解决了有害垃圾随意存放的问题。
对物业保洁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让物业保洁人员知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物,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其他垃圾;让工程维修人员知晓换下来的坏日光灯管是有害垃圾,要包好放在有害垃圾桶内;让食堂工作人员明白,菜叶子、果皮和剩饭剩菜都是餐厨垃圾。物业保洁人员发现有干部职工扔错垃圾时,也会进行提醒。
不同垃圾交给专业单位回收处理。省自然资源厅与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合同,做到餐厨垃圾单独收运且“日产日清”;其他垃圾交给辖区环卫所处理;与具备资质的回收企业签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保回收处理合同,做到有害垃圾定期回收再利用;可回收垃圾由单位物业部门处理。(记者陶常宁;见习记者范佳昕;实习生王宇婧、田村童;通讯员宋宏雷、殷莉红、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