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白云创意”解决痛点增添活力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27
 具有创意的垃圾分类点子,不仅能解决垃圾分类执行中所遇到的痛点难点,还能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新活力”。11月22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在白云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题调研活动,多个垃圾分类“创意点子”在调研时对外展示。  自2019年物管小区全面撤桶以来,“站桶员”这一角色开始在广州不少分类投放点出现。如今,白云区正探索新的站桶作业模式。  “找到您了,优秀居民

  具有创意的垃圾分类点子,不仅能解决垃圾分类执行中所遇到的痛点难点,还能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新活力”。11月22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在白云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题调研活动,多个垃圾分类“创意点子”在调研时对外展示。

  自2019年物管小区全面撤桶以来,“站桶员”这一角色开始在广州不少分类投放点出现。如今,白云区正探索新的站桶作业模式。

  “找到您了,优秀居民!”在永平街道凯云新世界小区,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会说话”。如果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有机会听到投放点“云喇叭”传来“点赞声”;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者,有可能被投放点的智能摄像头“记录在案”。

  “这套系统,有望缓解耗费人力站桶难题。”站桶志愿者代表张园绿介绍,该系统是白云区“云站桶”智能垃圾分类督导系统,站桶员可以通过“云站桶”手机端查询多个桶点情况。对于不规范投放行为,智能摄像头可自动记录下来并提醒工作人员前去纠正。站桶员如果通过手机看到居民规范投放,还可通过手机端点赞该居民,投放点的“云喇叭”则同步播出“点赞声”。获得点赞的投放者,将获得“白云志愿fun”积分,可兑换礼品。

  公共空间狭小,难以寻觅位置设置分类投放点,这是广州不少城中村遭遇的“通病”。白云区目前正探索创新方式,“治疗”这一“通病”。

  “垃圾分类需要督导机制,但不一定还是像2019年时单纯靠人力站桶解决。”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表示,尽管在一定时期纯人力站桶对垃圾分类工作有过推动作用,但这种模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难以持续。如今科技进步,可适当探索一些新的督导模式。曾德雄同时建议,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不少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领域具有专业性,可提高垃圾分类水平。

  广州环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刁煜星建议特别关注小学五年级到初一这一阶段的学生,让他们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云站桶”及科普中心志愿工作。“可以通过纪念品或志愿时长等形式鼓励该年龄段孩子学习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升白云区学生反哺家庭的教育成效。”

  “一到投放时间,这种车就像巴士线路一样在城中村穿梭,接受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在黄石街道江夏社区,一款别致的垃圾收运车被安排为居民服务。黄石街道市政所工作人员刘斯楠介绍,这款收运车按照普通分类投放点标准制造,不仅可以装得下多个分类垃圾桶,还配有洗手设施等设备,方便居民使用。通过这种收运车,分类收运业务得以延伸至空间狭小不便长期设置投放点的城中村窄巷。

  “收运车辆如巴士一样在城中村穿梭,确实一个好的创意。”广州城矿协会副秘书长李丹表示,不仅是城中村,广州一些非城中村形态的社区也存在着投放点落地难的问题。投放时间出现、非投放时间离开的特点,符合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原则。李丹建议,类似的收运模式可以在广州更多区域推广。

  2013年,广州首座市级垃圾分类宣教馆在白云区李坑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幕。10年后的今天,垃圾分类宣教馆已在广州多个镇街社区设立。在嘉禾街道,设有“嘉禾街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中心”,中心内不仅展示了嘉禾街道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历史,二楼还设有楼顶农场,居民可在此尝试将厨余垃圾沤制肥料,种植果蔬花卉,体验垃圾分类成果。

  “科普中心的设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嘉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钟坚介绍,科普中心场地由当地联社提供,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负责运营。以科普中心设立为契机,街道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