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脏乱差,如今美如画。家住临平区南苑街道河畔新村小区的金大伯对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小区环境很满意。他高兴地说,小区生活环境的改变要归功于近年来老旧小区的一系列改造,大幅提升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水平。“以前,我进了小区大门,就能看到一堆垃圾桶,散发着难闻的恶臭,夏天窗户都不敢开。实行垃圾分类后,清爽整齐了很多,垃圾清运也很快,小区里也干净漂亮多了,我们在小区散步时心情都变好了。”
从“住有所居”到“住且宜居”。近年来,临平区乘着杭州亚运会的“东风”,把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和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让城区内的老小区焕发新活力,居民乐享新生活。
河畔新村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有8幢住宅,384户居民,是典型的“老破小”。近年来,小区陆续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也进行了提升改造,小区环境发生了大变化。
走进小区,可以看到这里干净整洁,垃圾投放点和集置点尤为亮眼——大门进口处一堵景观墙后面是一座封闭的小房子,南北两侧有2组智能垃圾投放系统,其中南侧是定时定点投放处,北侧是24小时投放处,业主根据时间段刷脸进行投放。在小区东北侧,还有一个特殊垃圾存放点,可以分类暂存园林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
新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河畔新村小区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虎哥回收”模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撤桶并点,小区只保留一个智能集中投放点,实行早晚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专人管理。而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也规范了起来,市民可以随时通知物业帮忙拉到暂存点,之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虎哥’统一回收。”
临平街道的梅堰小区,同样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共有52幢住宅和2000余户居民,作为一个开放式老旧小区,原本环境问题、社会治理问题较为突出。
如今这里同样华丽转身,绘就了“幸福”新画卷。小区井然有序,路面干净,几乎找不到一张纸片。小区内目前根据区块配有9个垃圾投放点,每个点位都配有封闭式垃圾房,内有除臭、灭蚊、冲洗配置。
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几年,特别是“迎亚运”期间,他们通过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相结合,提升了一大批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让老小区环境大大改变。集中改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临平街道和南苑街道,截至目前,共计提升37个区块,完成垃圾投放点、集置点改造等分类设施78处。
“这算是‘其他垃圾’,不能放在绿色桶里,以后你要注意了,不能再分错啦。”傍晚时分,河畔新村小区的志愿者胡新明和往常一样,又在垃圾桶前“上岗”了,对每个来投放垃圾的居民有说有笑地进行劝导。“我们都在小区里住了几十年了,大家都会听我的。现在没以前那么累了,因为居民们都基本学会了。”
近年来,河畔新村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已养成自觉分类、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习惯,分类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有10多个,早几年,早晚时段2个志愿者督导都忙不过来,如今大家都学会了,我们每个时段来1个也很轻松。”胡新明很欣慰地说。
今年,随着临平全区继续加快深化垃圾分类全覆盖步伐,垃圾分类专业设施等“硬件”不断完善,各社区不断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引导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我们小区目前有9个垃圾投放点,早晚两个时段,就有9个垃圾分类志愿者,都是小区居民自发组成,提醒居民正确分类。小区物业组成的垃圾分类保洁督导队也会不定时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杨敏玲是梅堰小区老居民,也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大家都以网格为单位,对小区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并建立垃圾分类专管群,将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
同时,各个小区还发动可利用的辖区资源,切实提升广大居民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支持度。比如梅堰社区利用小区周边中小学资源,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河畔新村小区20多名党员自发成为垃圾分类工作“代言人”,发动家人、邻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对小区80多家商铺开展送政策上门宣传活动,现场指导商户落实垃圾分类。
梅堰小区不仅有老临平人,还有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临平人,这些年,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居民想法多,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做到让居民都满意,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能否在保证投放量的基础上,减少小区里的垃圾桶数量?”针对社区实际,利用民主协商机制组织辖区居民代表开展议事协商,开展向先进学习活动,弥补不足,让居民做到“垃圾分类我来议”。同时,以楼幢为单位,逐渐形成邻里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梅堰小区目前实行定时定点投放,由于小区居民人员复杂,上下班时间也不统一,为了方便居民,他们对投放点进行了合理配置,部分投放点24小时开放,保证每户居民都能在2分钟内走到。
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问计于民,方能更好“得计于民”。“如今,在很多老旧小区都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小组,社区、保洁单位、楼道长等为主要小组成员,多次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开展民主协商,查缺补漏,把脉民情,寻找落实垃圾分类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