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9时,铜山区三堡街道刘庄村村民刘龙收拾好厨房,将早上做饭削下来的红薯皮和几块不好的红薯投放到家门口的绿色厨余垃圾桶中,桶内还有昨天投放的白菜叶、烂梨等。“桶快装满了,就等着垃圾分类收集员上门收了。垃圾桶往智能秤上一放,不光显示数量,还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呢,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刘龙笑着说。
今年4月,三堡街道的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投入运行,由29辆厨余垃圾转运车上门收集6个社区(村)的厨余垃圾,从源头上全面规范垃圾分类工作。
在刘龙家门口,并排放置了两个30升的垃圾桶,一黑一绿,黑色的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绿色的用于投放厨余垃圾,像这种一黑一绿两个垃圾桶,现已成为三堡街道辖区居民家门口的标配,“这是政府免费给配置的,鼓励大家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你看这个绿色的垃圾桶,可先进了,置入了电子芯片,芯片中有每家每户的信息,这是谁家的垃圾桶,智能秤上放一放就知道了,不会弄错!”刘龙介绍说。
这时,刘庄村垃圾分类收集员刘承艳开着垃圾转运车来到了刘龙家门口,他麻利地拿起绿色的垃圾桶,“不轻啊!”只见他把垃圾桶往转运车上搭载的智能秤上一放,打开垃圾桶盖子后,智能秤自动拍照称重,电子显示屏上立刻出现了刘龙的姓名、家庭地址,厨余垃圾重量显示为4.5千克,“你这次分类分得不错,都是厨余垃圾,没有其他掺杂,数量又多,能评上优秀!”刘承艳按下了显示屏上方的“优”按钮,本次收集信息同步上传到智能监管系统后台。
“如果评上优,就有5分积分,良的线分积分,我这个月有十几次优了,剩下的都是良,又能积累不少分!”刘龙说,通过扫描二维码还能查看自己的累计积分,到当天他已累积了532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日用品,酱油、醋、盐、纸、洗衣粉、垃圾袋等,很受大家的欢迎。”
垃圾分类说难其实也不难,左邻右舍的影响及一定的激励举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村民。如今,在三堡街道各个社区和村庄,垃圾分类的观念已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就像潘楼村70多岁的唐大妈所说:“我们老年人一开始也不懂什么垃圾分类,你看现在连我都知道菜叶子、剩饭剩菜要放到绿桶中了,扔个垃圾还能有积分,还有礼品拿,你说这多好的事,咱怎能不配合!”
来到三堡街道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后台,工作人员马女士正在大屏幕上观看着辖区各个收集点上传来的信息,村民姓名及编码、所属自然村、所属行政村、垃圾类型、收集重量、质量评价、收集时间、收集车辆、照片等信息,全部实时上传,一目了然。
“你们上午在刘庄村刘龙家,你看系统里传过来的信息,厨余垃圾收集了4.5千克,你再看看放大的垃圾图片,是不是和你们在现场看到的一模一样,一点都不差!”确实如工作人员介绍,大屏幕上显示的垃圾品类,和现场看到的一致。
据介绍,三堡街道的这个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涵盖垃圾分类多项目运管,包含居民家庭账号、居民分类台账、垃圾分类小程序、垃圾分类教育、积分兑换、分类投放自动采集、分类车辆运管、大数据系统和报表系统,各子系统连通协作,切实解决了垃圾分类全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垃圾的准确分类采集和垃圾重量溯源,今年4月份投入运行,目前主要针对厨余垃圾的收集处理。
“截至目前,共发放14330个垃圾桶,分别由29辆厨余垃圾转运车对6个社区(村)的厨余垃圾进行上门收集,从源头上全面规范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进入全域垃圾分类收集运营状态。”三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敏介绍。
为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该街道坚持把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贯穿始终,丰富创新宣传内容,开展了包括“一份手册、一条提示、一次指导、一个主题”在内的“四个一”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讲解、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页,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在引进智能分类设备的基础上,为调动村民精准分类的积极性,根据分类的成效,村民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对积分高的村民进行各种日用品奖励。智能监管系统运行半年来,辖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分类质量显著上升。
“到目前,辖区厨余垃圾月平均29.76吨,其他生活垃圾月平均800吨,厨余垃圾收集率达到83%,优占比34.10%,良占比55.45%,差占比10.45%。”谢敏表示,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越来越高,文明习惯也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积分制俨然已成为乡村治理“助推器”,引导村民在乡风文明中发挥主体作用。下一步将多措并举提高村民、商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效性,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创新型的工作模式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帮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从源头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好习惯,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